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5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442篇
电工技术   11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10篇
化学工业   273篇
金属工艺   43篇
机械仪表   62篇
建筑科学   263篇
矿业工程   176篇
能源动力   82篇
轻工业   277篇
水利工程   129篇
石油天然气   2332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1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3篇
冶金工业   69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1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煤岩体中储存能量与冲击地压孕育机理及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邹德蕴  姜福兴 《煤炭学报》2004,29(2):159-163
应用能量传递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对岩体性状组织损伤弱化的分析,提出了煤岩体发生冲击效应的理论,导出了冲击效应方程。结合冲击效应学说与能量方程,以不同的认识方法分析论述了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和讨论了关于冲击地压的认识理念和预测装备的研发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92.
砂岩试件加载-卸荷-加载损伤弱化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平  朱永建  冯涛  余伟健 《煤炭学报》2016,41(12):2960-2967
为研究深部巷道围岩开挖和回采全过程中岩体强度的弱化规律,通过对砂岩试件进行不同加载速率的单轴加载、不同围压的三轴加载以及不同程度的三轴加载-卸荷-单轴加载试验对砂岩试件在加载、卸荷和再加载过程中的损伤、弱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峰值强度与加载速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与围压之间呈线性关系,加载速率和围压越大,砂岩试件强度越高。砂岩在三轴加载-卸荷-单轴加载时试件最终破坏形态与其受载历史无关,与岩石的最终受力状态相关。岩石的最终强度与其受载速率、围压大小和加卸-载扰动等受载历史相关,初始轴压越大加载速率越小试件的初始损伤越大,卸载后再加载的最终强度越小。此外,提出了基于能量密度的岩石损伤度指标和一种基于加载过程状态的强度弱化计算方法,经计算验证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周凯  鲁静  邵龙义  郭彪 《煤炭学报》2016,41(Z1):169-177
为揭示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层序发育与聚煤特征,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为例,利用岩芯、测井资料对其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进行研究:共识别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强制湖退(FR)造成的陆表侵蚀不整合面(SU)及其对应的整合面(CC**)、河流侵蚀面(RES)、初始湖泛面(FFS)、最大湖泛面(MFS)5种层序地层关键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中侏罗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提出了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和聚煤模式。结果表明: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发育的层序边界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I型层序边界相似,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中,在三角洲平原环境,厚煤层(M5)发育于靠近最大湖泛面的湖侵体系域末期;在滨浅湖环境,巨厚煤层(M7)形成于靠近初始湖泛面的湖侵体系域的早期。  相似文献   
994.
RM水电站RS堆积体方量高达4700万m~3,其规模巨大,距坝址较近,在水库蓄水过程中,受水动力作用影响,边坡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降低,有可能发生失稳破坏进而危害工程安全。分别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虚功率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及三维数值模拟针对RS堆积体稳定性及灾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随着蓄水过程水位抬高,边稳失稳的可能性很大。边坡稳定状态由稳定—变形—局部失稳—较大规模失稳—大规模失稳,逐渐演变为灾变过程。模拟揭示堆积体在失稳条件下的涌浪产生过程及传播规律,对其进行风险分析。研究堆积体的治理原则和治理措施,提出预防为主的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惠民凹陷油田水化学场分布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任何―个油气藏系统中油田水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与油气共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油田水的形咸及其运动规律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油气藏的形成、保存、破坏始终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不论是在总矿化度分布还是在氯离子分布方面,已知油气聚集区与异常高值区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氯离子分布作为指示油气聚集区的响应指标,分辨率更高。因此,油田水化学场特征的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寻找海相油气新领域——从南海北部“残留特提斯”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海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产于陆相第三系。为开拓找油新领域 ,解决好目前油气地质储量不足的问题 ,提出寻找中生代海相油气。为此 ,从探讨南海特提斯演化历史入手 ,阐述了海相油气的成烃 -成藏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 ,并将珠江口盆地东部潮汕坳陷、台西南盆地和南海北部陆坡区列为勘探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997.
分形方法预测气田数量及其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之间具有分形关系,本文在对松辽盆地北部已发现气田储量规模(储量级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分形方法对该区未发现气田的数量和储量进行了预测,同时应用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预测了未发现气田总储量。结果表明,分形方法与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预测的未发现气田储量大小相吻合,验证了分形方法是一种预测油气田储量的可靠方法。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之间具有分形关系;分形方法在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或区带应用效果好,而在勘探新区有些难度。  相似文献   
998.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含油气盆地内划分出不同的流体动力系统,并按每个系统的类型,研究其成藏条件。该原理应用到柴达木盆地西部,在柴西地区纵向上比较典型地划分出N32—N22—N12、N12—N1—E23和E23—E13三个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它们分别为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和封存型系统,分析了这三个系统的成藏条件,指出应把N12—N1—E23系统中的N1层系和E23—E13系统中的E13层系作为今后主要的勘探目标层系。  相似文献   
999.
天然气运聚相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气集相态是影响其成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源岩在不同的成烃阶段具有不同的排气相态。天然气二次运移相态除了受其源岩排气相态的影响外,还受运移途中温度压力及介质条件的影响,不同相态天然气运聚受不同势场控制;水溶相天然气在水势场中受水动力的作用,油溶相在油势场中受油的浮力和水动力作用,游离相在气势场中受气的浮力和水动力作用,因此,所形成气藏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性,对于不同相态成因的气藏的勘探应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莺歌海盆地流体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沉积盆地,其以强烈的底辟构造,巨厚的沉积盖层,快速的沉降沉积活动和异常高温高压等地质现象而称,在调研大量献的基础上,对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内的底辟构造属于流体底辟构造,阐述了底辟构造的发育特征,从底辟产生的物质基础(流体源)和外界条件(热能、退覆层系,外力)等方面探讨了流体底辟的成因机制,总结出流体底辟构造形成的理论模式,并从圈闭,运移,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底辟构造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